上一页|1|
/1页

主题:西安上周商品房成交量环比涨176% 楼市要“火”?

发表于2016-03-03

最近几日,房地产重新成为焦点话题。原因很简单,多地楼市“热得发烫”,“抢房”场面令人仿佛回到了2009年。这股地产市场的“高烧”是否有影响到西安楼市?华商报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走访。

现场 多个楼盘销售 迎来猴年新高

近几日,全国多地传出楼市火爆、市民连夜裹棉被排队买房、中介惊呼电话被打爆等消息。有段子手也拍马赶到,贡献“金句”:明明可以靠买房致富,何必逞强创业。这股楼市“高烧”是否传导到了西安?华商报记者走访全市20多个楼盘发现,超过90%的项目都反映:近期访客和交易量明显走高,不少售楼员这两天成了大忙人。

“近一周我们每天能卖十多套房子。”位于西安城西区域的华润二十四城的营销负责人介绍,本周开始,每天的交易量都在往上窜,“光3月1日当天就成交21套。”位于西安曲江的天地源曲江香都销售经理白颖涛表示,市场在春节后开始回温,来买房的人明显多了,“2月最后一周共成交27套,本周这才三天已经卖出去14套,这在春节前后绝对是不敢想象的。”

3月2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位于西安西郊的恒大翡翠华庭销售中心看到,洽谈区的沙发上几无空位,有售楼员感慨:“这一早上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据该项目销售负责人介绍,项目目前还处在认筹阶段。春节收假后,每周的认筹量都达200余组,按目前这种趋势,“我们可能4月份就得开盘了。”

另据智慧新城、逸翠园·西安四期、金辉世界城、高科麓湾、自然界等项目反馈,2月下旬开始,都迎来了销售新高。有置业顾问感慨:“这样的业绩近两年难得一见。”

数据 西安商品房单周 成交量大增176%

多地楼市“热得发烫”。据美城机构监测的全国十个重点城市,上周(2月最后一周)的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前一周全部上涨,其中宁波、杭州和深圳涨幅均超过了100%,涨幅分别达181%、180%和113%。

西安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回暖势头。上周全市商品房成交量约26.94万㎡,环比上涨176%;普通住宅成交量约24.94万㎡,环比涨幅达197%。美城机构首席市场分析师沈玮表示,与春节期间的冷清相比,各物业交易量普遍飘红,不少项目的到访量和交定情况均有明显提升。加上近期两次重磅新政的陆续落地,市场局面有望进一步向好。

易道顾问机构副总经理张计卫认为,在政策层面引导住房消费的前提下,传统一线城市及杭州、南京等地出现的“抢房潮”,还与这三个原因有关:一是购买力强劲,在当前投资渠道偏少的情形下涌向升温中的楼市;二是这些城市的房产存量都在10个月以内,阶段性的供小于求已经形成;三是除了信贷政策的支持,金融杠杆也在不断向楼市倾斜。

“西安楼市在近期的回暖相对理性。”他说,一方面因为楼市逐步进入传统销售旺季,看房、买房的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外地楼市的“高烧”,也的确会强化西安的市场信心,形成一波刺激行情。

分析 房价变化 取决于“小阳春”强度

对楼市升温现象,香港有媒体是这样描述的:在内地,现在人们都在后悔,没买房的人后悔没买,卖房的人后悔卖早了,买房的人还在后悔买得太小太少了。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正脱离正常范围进入“飞行模式”。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西安有部分楼盘也在近期做出涨价举动。据美城机构监测,与农历春节前相比,智慧新城、英郡年华、锦绣天下以及万科、荣民等房企旗下楼盘,对外售价均有50-200元/㎡的上调,伟业公馆等项目则回应“准备涨价。”

“涨价在短期内还算少数行为。”张计卫分析,大部分楼盘的涨价动作和最近的市场升温有直接关系,还有一些房企因为房源储备有限、追求利润率而涨价。另外,也不能排除极个别项目是为了迎合楼市中的“买涨”心态而调价。

沈玮认为,西安的房产存量正在逐步“消化”,但目前15个月的去化周期还难以支持房价全面暴涨。她说,接下来的3月和4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西安楼市来说,虽然“小阳春”的行情值得期待,但对很多楼盘来说,当务之急仍是借市场的回暖势头加速“去库存”。“小阳春”的强度直接左右着多数楼盘的房价走势。

展望 西安楼市可能“量增价稳”

就在多地楼市“烧到发烫”、出现很多疯狂现象之时,新华社在近日刊发了《警惕一线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的文章。随后有不少业内在媒体发声,认为“楼市抢购现象值得警觉。”

“楼市的量价齐升并不是决策层所期望的。”陕西经典派商业地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认为,虽然降低房贷首付,下调契税、营业税,甚至降准的利好楼市的政策接连出台,但这些举动主要是为了消化房产库存,并非为了推动房价大幅上涨。并且,在中央提出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开发商适当降价的背景下,房价的疯狂涨势,会让购买力本就不足的群体对城市更加望而却步。

张计卫认为,“两会”结束后,不排除“非理性上涨城市”会拿出相应动作来调控楼市“温度”。而像西安这样刚需占据主流的房地产市场,未来一段时期内很可能走出“量增价稳”的局面,更多有置业需求的消费者会因为行情刺激而入市。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