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最高法回应"小区开放"符合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

发表于2016-02-24

据新华社电 “目前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作为人民法院,我们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在23日召开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新闻发布会上,对社会关注的“小区开放”问题进行了回应。

程新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现在已经处于21世纪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探索。“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和有关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与时俱进的城市发展理念,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对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一时间,逐步拆除小区的围墙,实行开放式的街区制成了市民热议的话题。本报就此话题采访了众多市民和一些专家,他们观点也不尽相同,甚至观点相左。你怎么看?

如果你家小区的围墙拆了你怎么看

市民热议小区拆围墙

这两天,大家议论最多的恐怕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推广街区制”、“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逐步打开围墙,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等说法,引起了大家热议:这样好吗?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

一项“如果马上开始实施街区制,你赞成吗?”的投票中,截至23日上午,近5000名网友参与。其中77.5%的网友坚决反对街区制的实施,赞成实施的仅22.5%;而对于街区制实施后,关于最担心的问题68.8%的网友投票给了安全问题,21.2%表示最担心居住环境会变差,其次是公共资源的占用。

市民列出开放前五大障碍

记者昨天走访了胡家庙附近的几个社区。在小区中,刚买菜回来的薛文泉告诉记者:“我们这是个老小区,好多都是出租户、做生意的,随便进,没人管。”谈及开放社区街道,薛文泉说,“现在基本上谁都能进来,所以开不开放我们倒是不在意。但是,一旦院子围墙没了,更多外来车辆进入,恐怕老人、小孩连散步的安全问题都无法保证。”在另一个社区,带着孩子散步的凡小芬听完记者提问,马上摆手:“不行不行,你看现在的新闻,在家属院里都有把孩子丢了的,如果再开放了,那还了得。”

不过,有的市民表示小区开放有好处。比如在采访中,一位市民要从小寨走到体育场东门,如果能从兴善寺附近某小区穿过去,就不用绕外面的大圈子,节约很多时间。

采访的10位市民中,多数人觉得小区开放难度很大。要想实现“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制,恐怕还要解决生活环境、小区治安、社区管理、道路维护、居民产权等方面的五大问题。

一位民警坦言:“如果开放式小区中外来人口多,居民流动性大,那么,带来的治安、停车问题可能比封闭小区多。”

美国街区是什么样子的

在美国留学的张妍给记者讲述了她在美国看到的街区布局。“美国社区分封闭式社区,开放式社区和半开放式社区。封闭式社区有大铁门,周围有围墙,车辆进出社区需要密码,或者遥控器。出社区有直接感应门,车辆一开近铁门自动打开。有的社区有警卫24小时守护,这类社区比较安全,社区管理费稍微贵些,社区内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等等设施一应齐全。许多高档社区就属于这一类。半开放式社区,有围墙,但是没有铁门,车辆进出方便,大部分社区属于这一类。全开放式社区,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这类比较少。但是基本上别墅占大多数,各家各户有自己的围墙。”

若要给街区制找一个完美的例子,坐落于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便不得不提。历史长达百年的第五大道在19世纪初时不过只是一片空旷的农地,但在经过扩建后逐渐成长为纽约的高级住宅区及名媛仕绅聚集的场所。目前,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街区制产物,第五大道已经成为到访纽约的一个必经之地。


上一页|1|
/1页